转眼离开西安已近十个年头,十年来虽也有数次在西安和导师想见,但都是匆匆地去,匆匆地来,比起在西美求学时的情景已不可同日而语。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孩子总要离开父母,学生总要离开老师,相聚和分离是人世间总也绕不开的话题,能够跟导师学习三年是我的福分和造化,毫不讳言地说,没有我的导师便没有现在的我,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的导师不是我平常的老师,而是我的恩师。
十三年前,由于不甘心平庸和平淡的生活,我和许多朋友一样,一起融入了考研大军的洪流,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考研,本来觉得希望不大的我,居然侥幸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成功地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成为中国画系工笔人物创作与实践研究的一名研究生,从此,我便和张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之路。
张老师是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数不多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家之一,她早年毕业于西美国画系,师从刘文西老先生名下,美院的学习生活和艺术熏陶成就了她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艺术素养,早年的敦煌之行和旅日经历使她对重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九十年代蒋采萍老师在北京创办重彩画高研班的时候,她便成了复兴中国重彩画的第一批骨干力量,我也是在她的带领下走上了重彩画的研习之路的,没有张老师,我真不知道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在跟随张老师学习的三年里,有太多的回忆值得记住和怀念,三年里,由于生活的拮据和困顿,老师会主动介绍一些兼职工作给我;会和朋友商量免除我在重彩高研班的学费;会无私地借钱给我,让我外出考察和采风;会在工作之余邀请我们去家里一起吃饭改善伙食;一切的一切,太多太多……总之,张老师是老师也是母亲,她用她无私的爱爱抚和温暖着我们,其中尤其是我,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在西美,搞水墨和写意的人多,搞重彩和工笔的人少,甚至还有一些厚此薄彼的私人成见在里面,也是在这种氛围下,张老师顶着外界一些压力,努力推行中国重彩画教学和创作实践,在她的影响下,西美的重彩画艺术在全国才有了一席之地和一定的影响。西安,这座一千五百年前的工笔重彩画之都,人们在渐渐淡忘了它的辉煌之后,终于迎来了渐渐的复苏。去年,欣闻导师的个人美术馆在大唐西市开馆,很是高兴,一是觉得导师的艺术实践终于有了一个面向社会长期开放的窗口;二是觉得西安的重彩画家们也有了一个可以共同切磋交流的平台。
重彩画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画种之一,它滥觞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形成于两汉兴盛的壁画,辉煌于封建社会鼎盛的大唐,宋元之后水墨兴起,重彩沉寂,特别是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更是为“崇水墨,贬重彩”的社会风气推波助澜,以至于中国的重彩画创作几百年间一蹶不振。
生活在二十、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古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必须正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统,优秀的传统,在我们力图创新的今天,必须要全面公正地正视我们的传统。以张老师为代表的一批重彩画画家是我们这个时代复兴重彩画的重要力量,我愿和她一道为中国重彩画的复兴做出努力和贡献,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多险,我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也愿我的导师在重彩画的创作上再结硕果,再创佳绩,恩师永远是我们艺术道路上的启明灯。
2014年12月6日于河南师范大学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